近日,本报将把试乘期间的读者建议交到沈阳市地铁指挥部等有关部门。
关于地铁设施:
市民王先生:我在地铁站里坐三个来回,等车时感觉有点凉。冬天快到了,将来坐地铁能不能暖和点儿?
市民刘先生:列车到站停的时间特别短,如果将来乘坐的人多,不会落下乘客吧?
市民赵女士:现在车隔是10分钟,车站的站台上能不能设置提醒有列车进站的设备。
市民宋先生:等候地铁的区域应该画出排队等候线。
关于地铁服务:
市民孙女士:地铁口应该提供一些装雨伞、雨衣之类的工具。
市民蔡先生:坐好几次地铁了,里面没有卖东西的,应设置一些自动售货机。另外,地铁口还应该设置取款机。
市民张女士:车厢里没垃圾桶,吃剩下的东西没地方放!
市民冯先生:其他城市的地铁,到站时广播除了报站名,还会报该站点附近的大型建筑、换乘公交车等信息,沈阳地铁可借鉴。
市民姜女士:地铁列车里应放置一些报刊栏。
市民李先生:地铁里应该有无线网络,可以随时上网最好。
关于地铁细节:
市民王先生:可以发行一些地铁的邮票、信封或是明信片,很有纪念意义。
市民肖女士:地铁英文报站说“某某街站”时,“街”用的是汉语拼音“jiē”的发音,应该改成英文“street”。
试乘之最
最讲究———当列车即将进站时,工作人员身体要与列车保持45度角,当车停在站台时,需要将身体转过来,与列车平行。
最勤快———一群乘客下车后,保洁员马上将地面清扫一遍。
最常见的表情———幸福、骄傲;笑得合不拢嘴。
最常做的事情———拍照留念;打电话向朋友“现场直播”。
本报记者 陈婵婵